首页 > 历史军事 > 袭清 > 第十九章 广州机器局

第十九章 广州机器局

目录

    广州机器局由前任两广总督瑞麟筹集资金创办于同治八年(1869年),位于广州文明门外聚贤坊旧的常平仓附近,属于岭南第一家官办的近代军事工业企业,光绪十二年与广东军火局合并。@樂@文@小@说|

    十年间在总办温子绍带领下。机器局共制造了“海长青”等内河小轮船三十多艘,并且自主仿制出德国毛瑟11前膛步枪,这是中国自主生产的第一种步枪,该枪使用黑火药和铅弹头,威力惊人。

    在全国22家官办军事工业中,广州机器局的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福建船政局以及天津机器局四家,鼎盛期间工人达到八百多人。

    总的来说,广州机器局在大清属于先一批能自主产出的自办工厂。虽能产出枪弹和火轮船,由于管理和技术上的缺陷,成本一直居高不下,造成长期的亏损。连年来的亏本,近年更是裁撤掉大量的技术工人,如今剩余的技术骨干不到一百人。

    中午时分,沈狱在总办温子绍的引领下参观了机器局的厂房。大量的车间早已丢空,有些地方已然长出青苔,杂草丛生。

    温子绍介绍着广州机器局的过去峥嵘,并引经据典的介绍着机器局是华夏的工业先驱。什么师夷制夷、中体西用,时不时的谈论着未来的宏图大业。

    沈狱明白广州机器局的困境,没有大规模的工业基础支持下,产出肯定会居高不下。其他的不说,就举例冶金、炼钢这块,机器局生产的部件全部进口西洋各国,不亏本就奇怪了。

    如今的华夏还有部分的儒家思想分子和社会精英轻蔑地辱骂科学技术为“奇巧淫技”,他们反对机器。但是也有少部分先知先觉者认识到,科学技术不是坏事,而是惠民强国的利器,面前有些口若悬河的温子绍也算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之一,看着时下的温子绍夸夸其谈,表演的成分居多,说的那些太过理想化,沈狱也明白他这种表演的含义。

    “里面的船坞还能用否?”沈狱指着临江边的车间问。

    刚才还一副励精图治的温子绍被问及此事,瞅了眼布满青苔的船坞,咳咳,脸色尴尬的说道:“停工有些年日,大概修补一番还能用吧……”这番话温子绍说得连自己都没有任何底气。

    沈狱像没有听到温子绍说话一般,脸色平静的继续向前走,偶尔路过一些没有停产的车间,工人大多都在聊天耍钱,整个机器局占地面积有十来亩地之多,沈狱走了一大半,大概清楚如今广州机器局的状况了。

    “老温,跟我透个底吧,如今机器局还能产出几何,收入又是几何?”逛了半圈机器局厂房的沈狱,坐在总办的办公室的太师椅上,轻松休闲的轻敲着书案问着对面的温子绍。

    温子绍灿灿的笑了笑,瞧了两眼沈狱说道:“这个,这个……要翻看账本才能确认一番。”

    温子绍是机器局的技术人才,他不相信对面看似云淡风轻坐着的年轻人。瞧沈狱如此年轻,心中已经给沈狱打上了年轻公子哥下来镀金的印象。因为他实在是怕了,以前不是没有过一些从泰西回来的轻狂书生,口中总是夸夸其谈,以发扬华夏工业为己任,长篇大论一大堆,可现实是各方势力安插下来捞一笔,或者镀一下金的年轻官员。

    成本高昂、质量低劣——原因何在?温子绍又不是傻子他会不清楚?

    在大清这样的环境下,采购大吃回扣,给官员回扣在华夏自古天经地义,毋庸再提;洋商与大清官员打过几回交道,也入乡随俗了。克虏伯进入中国不久,就学会了在合同金中划出专门比例送回扣。

    温子绍也尝试过一些办法来改良,所有采购经总办以及采买、支应、会计三个有关部门共同签字才能生效。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中国人对于这方面有的是方法钻营。

    人力成本高,起初来华工作的洋人工资远比在本国工作要高,这倒好理解。华夏没有自己技术骨干,能不求着洋人吗?问题在于,很多有关系的中国人想方设法挤进这些“有钱途”的洋务单位;以前机器局辉煌的时候最多就安排四十来个官员来领导管理,各方都有后台,这个是广州将军的侄子,那个是水师提督的儿子等等等等……这些还不算什么,有些官员还明着暗着的吃拿卡要。

    这些人呐,温子绍一个都得罪不起,也不敢得罪,如今他就把沈狱当成了这些不能罪的人了。

    沈狱瞧着一副嬉皮笑脸的温子绍,轻声的说道:“老温,你也不用和我来这一套,我沈狱来这里就是为了办实事的,来这里不是捞钱,这里也没有什么钱可捞。”话已说到这里,至于温子绍怎么思考是他的事情了。

    温子绍肯定不会因为沈狱的一番话马上就投诚,这番话以前太多人说过了,现在基本已经免疫了。

    温子绍依然一副献媚的模样,笑着说道:“沈先生,只要你需要我温子绍的地方,指哪打哪,没有二话!”

    “别表忠心,你说的话我不信,就如我说的话你不信一般。”沈狱罢手说道:“实话跟你说吧,如今机器局的大量设备已经完全不能用,我也不屁话,先期我会投资五十万两购买一批新的磨床、机床等设备,如今需要的是老温你召集好以前机器局的老兄弟,最好是技术过硬的工人,差一点也不要紧,只要肯学,我沈狱全部接下。”

    听了沈狱这番话,温子绍眯瞪着眼,从新打量着沈狱,他没有第一时间表态,不过已经没有先前那副吊儿郎当的模样了。心里在考量沈狱话中的真假,以前来这里捞钱的官员什么借口都有,就是没有听过会自己掏腰包进来的,这沈狱他有点摸不透路数。

    沈狱不管他信与不信,反正话已经说出来,要一个被狼咬怕的羊相信,总得要见到点实际的东西才行。他从衣袖掏出一张一万两的银票,拍在书案上说道:”这是一万两四大恒的银票,先召集在局里的人,把粮饷发一下吧!”

    温子绍瞧了眼银票又望了眼沈狱,脸上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要知道这些年来机器局已经濒临破产,收入大多数都是张总督拨下的少量钱款,钱款确实不多,一百多号人,能解决大部分人的温饱已经顶天了,现在这个沈狱一张手就撒出一万两,这……这……,难道真是来办实事的?

    银子已经撒出去,沈狱也不奢望一下就能取得温子绍他们相信,来机器局前已经做了大量详细的调查,对于如今的机器局了解的也已经比较透彻,这机器局就如大清的朝廷,已经完全的腐朽不堪。想机器局起死回生,只能全盘交给沈狱来打理,沈狱是打算改成股份制的民营企业,对外招标,人事任免上只听从他一个人来安排,张之洞如果真想干实事的话,沈狱要说服他并不难。

    沈狱扔下一万两就离开了机器局,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不可能在这里长时间蘑菇。同文馆那边通过张之洞施压,已经从教习德、法两门压缩到一门,黑旗军那边暂时不动,千户的告身没下来之前,先让黄飞鸿操练着,反正粮饷到位了,军心暂时还是稳定的。

    今早在同文馆上堂时,胡雪岩的随从老章给沈狱带了个消息,相约下午在郊外老地方会面,说有惊喜带给沈狱。

    约胡雪岩主要是谈开报馆的事情,沈狱知道如果要在清朝谋得一席之位,掌握媒体的喉舌才是至关重要,这也是前些天看了《粤报》启发而来的点子。如今民间办的报纸及其的少,涌现的也就上海的《申江新报》和香港的《外中新报》以及广州的《羊城采新实录》等几家报社。

    和胡雪岩见面是在郊外的江边,秋日起风,垂钓的人不多,来到江边,胡雪岩早早等候在那里。和胡雪岩谈过几次报馆的事宜,只因报馆的编辑问题一直没有落到实处而难施展开来。

    看到沈狱走过来,胡雪岩指着沈狱,跟身边留着八字胡的男人说道:“有为,让我介绍一下,这个就是沈狱,哈哈……,你口中的沈昆仑。”

    八字胡年岁应该在三十来岁,他不卑不亢的拱手,“在下康有为,幸会了,沈昆仑!”

    胡雪岩笑继续说道:“沈狱,这位是我要给你的惊喜,南海康有为……”

    “康有为?”沈狱呢喃了句,然后仔细的打量面前的中年人,公车上书的康有为,人称康南海,晚清至民国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

    康有为有大才沈狱知道,能请到他在报馆里当主编,那是最好不过,康南海的影响力可是很大的,不过沈狱还知道,这个康南海他晚清后期是忠实的保皇派,乃至民国还想着复辟。

    ...
目录 书签
返回顶部